第六百三十五章 本末倒置,激辩与栽赃(5k)-《诸天:开局越女阿青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此乃荒唐!”丁宁言辞渐锐,“新兵愈众,操练愈勤,百战之师愈雄,攻坚拔寨之力愈强!当其淬火成锋,于关墙之下浴血搏杀所得之功勋,难道会记作他人军帐之物?”

    “何必如今日这般,非要将自己与那些懵懂新芽对立,闹得水火不容?”

    他看向苏秦,语气平淡却意有所指:“与其聚众施压教习长辈,行这内耗之举,不若请苏师兄与众位教习一道,与朝廷使者坦诚协商,定下‘补偿’与‘界限’细则,为我等真正争取那‘该有’之利。”

    “将‘不公’之争,化为两全之谈,岂不胜过此时意气之争?”

    “所以……真的有必要发展到如此紧张尖锐、将人排斥为仇寇的地步吗?”

    丁宁最后抛出结论,“诸位,莫因一时失落的便利,错失了大势所赋予的可能。”

    “当别人只看到铅铁铸造的‘铅棺材’时,我们更应看到它背后贯通天地的管道所能输送的力量洪流。此消……彼长。固守眼前涓滴之水而拒大江奔涌,智者不取也!”

    “天下修行之局,已非昨日可比。”

    “如何在此大局中寻得属于自己、也属于白羊洞的长久定位,而非仅执着于眼前那因分流而略嫌‘稀薄’的灵气,觉得失却了‘公道’……

    “这,才是我等修者应有之眼界与心胸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下,石坪上一片寂静。

    苏秦的身体彻底僵直在原地。

    他脸上所有激昂、悲愤、忧虑、雄辩的色彩瞬间褪得干干净净,喉结艰难地上下滚动了一下,如同吞咽下无法消化的铁块,最终一个字也没能挤出来,再无辩驳之力。

    公道?丁宁在心底无声重复。

    此“公”,究竟是白羊洞学生苏秦所言的公?是那些门阀子弟失去独享特权的“公”?还是山下那些苦力汉子眼中,付出劳力性命便能换取一丝力量的“公”?

    是正武司以冰冷工役点、军功点作为唯一流通资格之硬通货的“公”?是元武皇帝眼中,一切资源、一切力量,一切规则皆需无条件服从、服务于自己至尊宝座的“公”?

    抑或是……末花残剑深处那永不消散的执念——巴山剑场零落的残魂们,试图在这冰冷铁律的罅隙里求得一丝喘息,一丝卷土重来火种的……那渺远如风中余烬的“公”?

    腰间的墨绿残剑依旧沉默。

    冰冷沉甸的剑身紧贴着他的体温,像是一道来自那个逝去时代的沉重封印。

    可如今在这铁流碾过的大势面前,无论是昔日剑火焚天的道义,还是今朝唇枪舌剑的道理,都显得那样苍白、脆弱而易碎。

    如同那在疾风中狂乱飞舞、下一刻便要碾作尘埃的枯黄竹叶。

    峡谷风声骤然加疾,铅室内部传来一阵更沉重清晰的轰鸣,如同巨兽在地下汲水,无形的天地元气经由重重铅铁管道,正被强行加压、汇聚,准备喷薄而出。

    就在丁宁那洞穿一切的目光,从苏秦已然失魂落魄的身影上移开、再次投向山门入口那片喧腾处时——某道混迹在围观铅室的民众中、佝偻而熟悉的身影,恰在此时微微侧过半张被岁月磨砺得粗糙无比的脸。

    城南棺材铺子,那位终日与朽木为伴的沉默老吴!巴山剑场残部,埋在长陵最深处、才跟夜策冷接上头不久的暗钉之一!

    他竟然……也弄到了进入白羊洞“进修”的名额?进来做什么?为了联络我?线上没法说清的要事?

    丁宁心中微沉,诸多念头起伏不定。

    几乎就在同一刹那!

    仿佛冥冥中与他目光的流转产生了某种玄奥的呼应——峡谷上方那刀削般的灰黑色巨岩顶端,一丛深如墨玉的坚韧黑竹在峭壁的风刃中剧烈摇曳!景象一闪而逝!迅如鬼魅!

    鱼市的那位商大小姐?她也来了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山下新来的商贾人群中,一位身着不起眼赭色绸袍、手指捻动一串油亮黄玉珠串的微胖中年人,“恰好”站在了铅室侧面的喧哗处。

    眯缝的眼帘遮掩了锐利如鹰的眸光,唯有一双耳朵在发缕掩盖下微微翕动。

    正是郑氏门阀的宗师,郑白鸟。

    丁宁那番滴水不漏的回应,字字清晰落入他耳中。

    郑白鸟心中冷笑:好个伶牙俐齿的小子!避重就轻,滴水不漏,竟是半点马脚不露,不上钩,也无缝可钻……

    看来,想从这酒铺少年口中撬出对朝廷新政不敬之言,把他栽赃成聚众闹事的首犯,以此为由头直接发难、逼出白羊洞底牌的计划,是行不通了——至于苏秦这般寻常的才俊,宗门却是根本不会全力去保。

    “……不过,”郑白鸟眼底掠过一丝阴鸷精光,心念微动:“巴山余孽如阴沟老鼠,在长陵必有巢穴窝点,此乃板上钉钉!宁可杀错一万,绝不可放过一个!而白羊洞的嫌疑,勉强也排得上前十,再加上梁联的允诺……”

    “呵呵,昔日的梁大将军,倒霉遇祸被贬的怒火,恰巧就打算倾泻在这个小宗小派上,起因……居然只是个微不足道的‘两层楼’,就选定了目标。为了配合他的‘立功复起、迎合上意’之谋划,我也得下一下功夫了。”

    “既言辞上难做文章,那便制造些无法抵赖的“实据”!让混乱自己开口说话!”

    “比方说,让山里的风沙浊气见点‘红’,死几个无关紧要的‘进山游民’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