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八章吴皇持印举国悲-《乱世谋凰》
第(2/3)页
一连数日不曾见人的刘策一直盯着一副东吴南楚的边境地图。尤其是不熟悉的水域,两国之间交战少不得海战。但是如今的大梁水师毕竟势弱,尤其是湖泊战舰远不如海域战舰,两者不同,这才是刘策最苦恼的地方。
这么多年虽然有着李山海训练的徽州水师,但是要对付南楚水师将会十分艰难。想要对南楚全方位的打击,错不开东吴南楚连接的这片海域。此为一点,还有一点刘策心有余悸。
才打下东吴诸多下属已经了别的心思,恐怕朝中能想到的文人只会更多。摆放在案几上的一份请赏奏折已经修改好几次,每次都会浓重的填下一笔想象不到的财富。
大梁已经有了一位异姓王,弄不得再出现第二位。一生平定突厥立下奇功,功劳之大唯有林燮可以比肩。如今林燮离世,再有灭吴之功即便新皇不去遐想,朝中文武不免会多想一想,这位功高盖主大元帅该如何封赏。
其中很重要的一点,两位儿子没有一位是庸才。长子刘知命宫变立下奇功,伤势不轻恐怕一生无法在上战场,但是次子刘知幸显露出各种天赋让刘策都惊叹。无论是行军排阵,还是朝中智斗皆是人才。最让刘策心烦的还是刘知幸私自弄出一个莲花帮,帮派谈不上一国之首,但实在是不小,其中很多都是曾经攻伐突厥的老兵。
一开始想着刘知幸能帮着老父亲部下过上舒服的日子,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,现在反而成为心腹大患。刘知幸在南镜不在太平城,一旦攻下南楚,大军在外新皇又会如何看待刘家。自古将军在外谋反者不在少数,怎能不然刘策多想。
一人静坐不知过去多少时日,刘策始终再赌一个不可能的可能,那就是吴皇投诚。世人都知道这位仁慈的皇帝,登基十几年虽未有建树,却也没有做什么天怒人怨之事。登基十数年将颓败的吴国治理的井然有序,唯一发动的战役便是与南楚联合讨伐大梁。小小的东吴及其富裕,更多还是这位皇帝的功绩。
未杀一位臣子,多年以来看重民生,有着仁帝之称。
等候一月有余的刘策犹豫不绝,如果吴皇再不投诚唯有大动兵戈。正当
决定之际,平南大营一阵欢呼雀喜。刘策大步走出营帐,一位守卫急忙跑来。
刘策问道:“怎么回事。”
守卫说道:“大帅东吴都城挂起白帆。”
不等守卫说完一位军士狂奔而来,身后跟着仪仗。刘策露出笑容,一个月的等候总归没有白等。东吴使臣穿着华服,脚步沉稳走来。刘策立即说道:“快去将本帅的战甲拿来。”
说着转身进入大帐,身披铠甲,着急营中主将纷纷入营。一位偏将手持天子剑守在刘策身旁,李廷夜,李山海,秦志昌几位大军主将位列左右。一月有余没有聚将的大帅营帐,没有一人缺席。
刘策稳坐帅位说道:“让吴国使者进来吧!”
穿着蓝衫鹤图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手持仪仗大步走来,这是第二次面见平南大军统帅。使者上前说道:“在下吴国使者严格,见过大帅。”
一群武将放声朗笑,年轻的武将喊道:“还什么吴国。”还未说完刘策沉声道:“肃静。”
使者严格说道:“在下奉国君陛下之命献上乞降书一份,这里还有一份名单请大帅过目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