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六章国破家亡商人利-《乱世谋凰》
第(3/3)页
户部尚书说道:“王大人难道你有更好的办法,在短时间内填充国库。”
正当两人争吵不休之际,吏部尚书周英祥一直盯着这份不知来历的东吴收取方案。对两人的争吵没有答复,却是好奇这份谏言到底是出自谁人之手。好奇的不止是周英祥一人,还有荀思展。能有这番见解之人,竟然在朝中默默无闻。
反观工部尚书很想见见这位出谋之人,虽然对重建东吴只有聊聊几字,字字说到了老尚书心坎。其中有一段表述:“东吴多水乡,风俗各异,大梁北方多干燥寒冷。若将东吴工艺大梁工艺,相互融合当有另一番滋味。”
在礼部尚书眼中更看重的还是工艺的结合,两个礼仪风俗各异之地,想要完全融合并非易事。尤其是在建筑吃食之上,看似与礼仪毫无关系,实则是重中之重。自古百姓最看中的并非是谁人是君王,更看中的还是衣食住行四字。
萧殷这才起身说道:“诸位爱卿东吴收取方案,可有见解。”
继任尚书以来唯有兢兢业业,并为做出什么大事的户部尚书首先上前说道:“陛下,自古商人多利,只有有七层的利润便敢付出全家性命。能利用好商人,收拢东吴财富远比掠夺来的更加顺遂。”
此言一出丞相王安更加警惕,立即上前反驳道:“陛下,万万不能如此做。商人多是凉薄之人,想要将东吴融入大梁,需来年科考,只要东吴学子认同大梁,才能在学统上完全与大梁相容。为今最好的办法唯有,传授学义,让东吴百姓了
解大梁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。若以商人利益捆绑,东吴始终是邦外之地,请陛下三思。”
王安的一袭话没有谈不上对错,想要治理东吴,将东吴成为大梁国土,百姓必然是重中之重。但是想要解决大梁如今的如此做法,只会让大梁财政更加为难。
礼部尚书走出说道:“老臣到是很想见见这位上奏之人,其中关于两国礼节相容很多地方值得效仿。陛下能否让老臣见见这位大才。”
萧殷露出笑容说道:“此人不是朝中之人,爱卿若是想见,可去翰林院找双爱卿。”
提起双裳到是让在场几人一惊,双裳一生都在做学问不然也不会有周文之后成为大梁第二位文宗。谈起学问就算是出生周氏的周英祥对这位老先生也是打心底佩服,但是双裳能提出这样的策略却是不敢相信。
工部尚书上前问道:“难道这是双大人上荐。”
只见萧殷笑着说道:“双卿教出一位好学生,虽然只是一个笼统的策略。朕希望诸位爱卿可好好参谋,得出一个完整的处理方案。”
(本章完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