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看着少年离开督造官心中坦然,如今大梁不缺将士。从陛下登基以来休养生息十几年,除了去年林燮大帅主动出击大规模作战。十几年来几乎没有主动发动大规模战争,如今的大梁文气正盛,缺少的正是年轻的将军。一座巨大的铁矿 长风军可以解决辎重受制朝廷以及各大世家的掣肘,每年的兵器更换都有一定数量,为的便是可知长风军。 南镜各大矿产一直受制与湖平蒙家,这是陛下为蒙家失去南镜统帅的补偿。一个强大的世家,一支强盛的军队何尝不是形成掣肘之势。如今一个工兵营以及铁矿的出现,说是十三营想让何尝不是陛下的默认。十三营放弃一座铁矿获得也不过一个邵九而已,一群年轻人值得去看看未来。 骑马离开铁匠铺褚翰林停下,远远望着大半年的辛劳。小小的一座铁匠铺看似只换取一个邵九,褚翰林知道这座铁匠铺将会成为十三营兵器最重要的来源,甚至是整个长风军。未来十三营有硬仗要打了,只是那群新人到底能有几人活下来。当年一起入伍的兄弟如果有这么一座工兵营,也不至于手中无刀,战死在最南边。 回到十三营井然有序,如今军队中缺少的还是那些东西。最重要的是这些新兵大多没有见过人血,这半年来一直在边境追杀斥候何尝不是养兵。用将军的话说便,只要见过人血上了战场也至于拔不出刀,砍不下敌人的头颅。 牵马走在军营中看着练习长枪士兵,教头不停的为调整姿势。更有半年来一直不曾真正走出军营战士耐烦这种训练,作为老兵还是需要大骂。只是觉得十三营太过年轻,若不是将军旧部一百多老兵还真不知道如何训练这群新兵。其实如今的十三营除了几百经常在南镜追杀斥候的骑兵,其余人战力去了战场上就是送死。 忽然想起当年离开来到军中何尝不是这个样子,当时书生气象差点被分到火头兵。在军中可不管你饱读诗书,读再多的书在战场上拿不起刀只会被敌人斩下头颅。当初的自己手无缚鸡之力,觉得一杆长枪都十分沉重。挥刀总是最差的一位,相比一身武艺的卢林更不是无法相比。卢林一进军营便是一名伍长,而自己如果不是咬牙跟随将军去冲阵,现在或许还是一个大头兵。 短短一年的时间竟然已经是七品将军,父亲像自己这个年纪的时候好像还没有进京赶考。小时候读书一直觉得无用,一直羡慕书中江湖战场冲阵。直到进了军营才觉得书中所说都是好的,哪有这般辛苦。当时有心离开军营回家读书,读书至少没有那么疼。如今读书算是极多,心中很感谢父亲当初逼着读书。 大半年来十三营大部分文书都是出自褚翰林之手,除去练兵之事几乎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。将军执掌一营事情极多,梁博虽然识字读书太少许多事情做不来。整个十三营的大管家只有褚翰林一人,到现在为止都不曾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。反而像是一位军师官家,十三营诺大的家当都得这位大管家去操心。 所做的事在家乡的私塾何曾想过,十三营中已经流传着若是在山上他褚翰林就是第二把交椅。曾经的十三人卢林从来不在乎这些,尤大虎高小龙一众很佩服读书人。唯独周岩从最是听不得这句话,说卢林是第二把交椅可以唯独不能是他褚翰林。没有别的只是读了几天书真当自己的狗头军师不成,褚翰林从来没有反驳也从来没有认为十三营第二人。 将马牵回马厩直直向着靶场走去,退去铠甲依旧一副柔弱的姿态。如果手中有一本书,谁敢说少年读书少。只是可惜翩翩少年郎晒的黝黑,还是书生而是少了白面。 走到靶场邵九宴席过后仿佛变了一个人似得,错了就骂不对不然你我对射一箭。当时刘知幸哭笑不得,一个正经人怎地来了十三营之后都有一副痞气。有时候都在怀疑是不是自己这个将军作风不对,不然好好的军队是这个模样。规矩之内人人敢骂,就算是将军站在这里士兵也敢去骂。只是离开军营从来不骂,只要不对就要问问手中的刀。 刘知幸说道:“翰林事情办完了。” 褚翰林点头如律重负,这半年来一直等那一份信,一边还要与当地官员交涉。觉得处理一些公文不就写几个字那么简单,如今才知道父亲作为一郡之首是多么不容易。说道:“秦大人答应那件事可以商量着来,只要大帅不反对应该可行。” 说道:“这件事我已经上书大帅,大帅在小事没有那么古板。只是苦了你了,大半年都没有休息一刻。” 褚翰林平静的说道:“份内之事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