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九节 飞机处-《风云机械》
第(2/3)页
“这怎么不行?在哪呢?”两人往四周望去,马上就发现了那两架拖在后面的水上飞机,歪歪扭扭地停在飞机台上。
“走,叫两个人把那两架飞机拖到棚那里去。”王住吩咐在附近的飞机制造处的工人,马上就有人下码头开船去拖飞机。
“这个,这个修理费用得多少啊?”祝楷不好意思开口,他来就没有带多少钱,就油轮上还有一两百吨柴油。
“看你说的,干这点活还提什么钱。”巴玉藻是大大咧咧的蒙古汉子的性格,再说了,这是来视察的少校,自己开的了这个口吗?
“不,不,不,我不能贪你们的便宜,这样吧,我的油轮上还有些柴油,给你们一百吨吧。”祝楷想想这样也好,省得说自己占公家便宜。
“哎呀,那感情好,我们的柴油供应太少了,谢谢祝科长,你放心,我们一定把你的水上飞机修好。”王住不禁喜笑颜开,拍着胸脯保证道。
巴玉藻有些苦笑,说道:“我们别在码头上说话了,去飞机制造车间看看吧!”一行人往车间走去。
马尾飞机制造处依附马尾船政局生存,由海军部拨款筹建。马尾飞机处开办之初,巴玉藻、王助等人把船政局内旧厂房改建为车间和办公室,以船厂为基础,又扩建了飞机装配厂和机库,还在江边铺设了飞机滑行道。由于经费困难,只好利用锯木床、刨床、车床、钻床等造船机械设备。同时,从船厂挑选了近50名工人,因为当时飞机制造大多是木工活,工人中木工居多,其次为机械工、油漆工等。这些工人能够识图,技能也较高。他们被选到飞机厂后,巴玉藻、王助等亲自教授飞机、发动机、航空仪表的原理及其构造;并把他们分配、固定到车间,进行专门培训,练习拆卸、装配、校准飞机和发动机,训练飞机制造操作,边干边学,从而逐步趋于熟练,适应了飞机试制。此外,还招收了几十名徒工,每日授以机械常识、初级算术、工量具使用等课,跟班进行操作培训。与此同时,马尾飞潜学校的各班毕业学员,也大部充实到飞机处的工程技术、管理部门。
在航空材料的选择上,他们也坚持立足本土。由于当时国内不能生产制造飞机所用的钢材、铝材和航空发动机,只得向国外购买。而飞机木质骨架、翼梁、翼肋、翼柱等,都使用国产材料。欧美各国都选用白银枞、胡桃木。经多次试验,国产杉木、榆木、樟木、白麻木和白梨木等,可以代替国外木材。采选方法是在沿闽江顺流而下的木排中作初选,干直、无节或节少、年轮多为选材标准。从表面初选,可适用的仅20%~30%;锯开试验,因不合格而淘汰的又约30%。就是这样,也比进口木材还便宜得多。为保证使用,先将木材加工成板材后,用蒸气熏干炉干燥,以防因收缩而变形开裂;有时也采用自然干燥法。之后,还要进行拉力、扭力和耐压力试验,合格后方可用于制造飞机。杉木质地坚韧,用于制作机身、机翼及机桴(浮筒);白麻木质地柔韧,用于制作龙骨等弯曲件;樟木、白梨木等纹细质坚,用于制作骨架、框架等加强角件。桐油、生漆乃中国特产,被充分用做防腐和磨光油漆,胜过外购。本来,蒙皮用的纺织品,也选用山东的茧绸和江西夏布,试验中强度不够,且受湿度影响大,不得已才采用了进口麻布和涂油布。
1919年8月,马尾飞机处成功设计制造了第一架水上飞机即甲型1号。它为双翼双桴式,即以双桴为支持体先在水面滑行,继而升空。其发动机功率千瓦,机长米,翼展米,机高米,飞机总质量1055千克,最大平飞速度为120千米每小时,设有双座双教练系统,可作教练机使用。对飞机的制造与飞行成功,北京政府曾颁发了嘉奖令。乘胜前进,在政府不能如数拨款,有时发放工薪都很困难的情况下,马尾飞机处的员工们继续研制新飞机,现在他们正在研制水上鱼雷轰炸机。
马尾飞机处经过近十年的积累,飞机制造方面的经验还是足够的,现在制约他们发展的还是经费和国内的工业基础。
祝楷视察了飞机处的制造车间,还是被繁多简陋的木工加工机械震惊了,他们靠这些支撑着中国的飞机工业,真是不容易啊!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