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碱性炉衬损耗比预期快三成。”贝色麦从工装口袋掏出块蜂窝状耐火砖残片,“每冶炼四十炉就要更换内衬.但贾汪矿新发现的菱镁矿解决了大问题!”他将一块灰白色矿石放在罗耀国面前,“配合殿下提出的石灰石造渣法,我们终于攻克了脱磷难题.我估计,明年我们的一号转炉就能达成年产五万吨钢的设计产能!如果二号、三号转炉的建设过程一切顺利,1860年徐州钢铁厂的钢产量就能达到十五万吨!” 十五万吨好少啊!对于习惯了十几亿吨钢产量的罗耀国来说,十五万吨钢产量实在是不大够用啊! “贝色麦先生,我的国家很大,非常大.要把它建设好需要非常非常多的钢铁!”罗耀国对身边的钢铁专家说。 “您需要多少?”贝色麦扶了扶自己的单片眼镜——他知道这位“天使”经常会说出让人大跌眼镜的话,所以他必须扶着点自己的眼镜。 罗耀国思索了一下:“我希望在1890年代时可以达到年产2000万吨!” “什么?2000万吨”贝色麦连连摇头,“这个目标一百年,不,一百五十年都不可能达成啊!” 罗耀国扫了他一眼:“您保守了!一百五十年后,中国的一个县都能生产超过2000万吨钢!” “一个县”贝色麦心说:“还好扶住眼镜了,否则非摔碎了不可。 这个时候,玛利亚的小牛皮鞋敲打地砖的声音传来了:“卡尔天师与弗里德里希天师已抵达火车站,他们现在就在3号站台上。” 罗耀国停止了和贝色麦的谈话,快步走到一扇窗户前,举起望远镜向外看去。透过镜片,他看见站台上两个蓄着浓须的身影——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!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,那真的是两位祖师爷! “他们是您在天上的老师吗?”玛利亚的声音听上去有点小激动。 天上的老师罗耀国心说:“要是就好了!他俩的学生搞个选调生不难吧?再次也能去北大研究那什么主义.” “北王已经想起来了,”玛利亚这时又说,“卡尔天师在天上的上书房里教他和洪天王、冯南王、杨东王一起读书!” 这个“韦犹大”真是会胡说八道啊! 他和洪秀全、冯云山、杨秀清要跟两位祖师爷学过主义,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还能干扑了? 他刚想到这里,韦昌辉的大嗓门就传来了:“九弟,九弟咱们在天上的老师来了!你还不下楼去亲迎?” 候车大厅的铸铁大门轰然洞开,韦昌辉一人当先,快步冲出。这位北王“韦犹大”此刻满面红光,仿佛回到天庭上书房听讲的岁月,一边走一边嚷嚷:“九弟!两位天师驾临,还不速速见礼!” 罗耀国的皮靴钉在青石地面上,目光炯炯地看着那两位“天师”。十步外,摩尔正用在打量那架贝色麦高价从英国订购的水压机。而弗里德里希的笔记本摊在膝头,速写的水压机草图旁赫然标注着德文:“中国人用他们的勤劳换来了欧洲最好的机器——没有资本家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