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中平六年,整个大汉乱成一团糟。 各方势力是你方唱吧我登场,角逐者朝廷最高的控制权。周义犹如一个局外人,冷眼旁观这场闹剧。 三月,汉灵帝刘宏薨,少帝刘辩即位。少帝年幼,外戚何氏专权。灵帝时的外戚董氏不服,形成两朝太后外戚争权的局面。 十常侍联手何氏,出去前朝外戚董氏以及忠于董太后的西园军首领蹇硕,掌握朝中大权以及西园军。 深受党锢之祸迫害的士族,鼓动外戚何进诛杀十常侍及宦官集团。宦官集团是皇权的延伸,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力保宦官。 何氏外戚分裂,何进想要除去宦官可是又不想和姐姐何太后彻底闹翻,就想借地方军人的势力来洛阳勤王。凉州董卓,并州丁原奉旨进京。 十常侍先发制人,矫诏何进入宫,将其诛杀。士族领袖袁绍与何进部下联合清剿宦官。宦官张让,段珪等宦官劫持少帝离开洛阳。 董卓入洛阳,平息士族与宦官的争斗,迎接少帝回宫。收服何进留下的势力,干预朝政。 丁原来晚一步,致使董卓先行入城,只得屯兵城外。官拜执金吾,制衡同为军人势力的董卓。 短短几个月里,宦官,外戚,士族,地方军人都登上了政治的舞台,最后宦官和外戚覆灭,军人集团成为最大的收益者。士族在这场斗争中起了大早却赶了个晚集,没捞到好处。 不是周义不想干预这段历史事件,而是天高地远,有心无力。周义现在的势力还太过弱小,幽州还没有搞定,凭什么在全国的政治中心站住脚。 拉长历史的尺度,这只是一次老皇帝死后,皇帝权力的变更过程。 试问那一次皇权的更替,不是惊心动魄。 夺嫡战争从来都是血腥和残酷的: 幼龙张目,喋血宫门的事件时常发生; 众子夺嫡,祸起萧墙也屡见不鲜; 兄弟相残,同根相煎也大有人在。 周义又不是刘家皇帝的保姆,不会为了汉灵帝刘宏的烂摊子负责。民主社会过来的人对皇权并不感冒,肩负的是这个民族兴衰的责任,而不是某家皇室的荣辱。 汉灵帝刘宏要对这次宫廷政变,负主要的责任。帝王心术玩的过了火,伤及自身,彻底了断刘氏皇室的族运。 宦官,外戚,士族,军人是汉朝政治的四根支柱,瓜分了政治权利,相互制衡而又相安无事。刘宏为了自己皇权的稳固,就在这四个势力权利之外,又预留出一块公共权利。 谁能得到这块公共权利,就能压着其他的三个势力,成为皇权之下的第一人。平常就让这四个政治团体,为了公共的权力,争来争去。汉灵帝只要在中间维持平衡即可,保证这个公共权利落不到任何一个政治集团手中。 第(1/3)页